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罗田县三里畈中学雷立新老师事迹
雷立新,男,1974年4月生,罗田县三里畈镇錾字石村人。1993年6月毕业于麻城师范,先后在錾字石小学、夏家铺小学,黄冈庙中学、三里畈中学任教,从教师、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团队辅导员到学校副主任、主任。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任学校副校长至今。
工作中,他沉默寡言,平时同事和他开玩笑就“呵呵”笑笑。绝大部分时间看到的都是他埋头备课、改作业、搞教研的身影。这是一个普通到几乎被人忽略他的存在的人,可走近他,了解他,你会发现一位乡村班主任老师的操守、奉献与荣光。
不忘初心,扎根山乡献青春
1993年师范毕业,雷立新同志回到了家乡錾字石村,成了村小最年轻的教师。錾字石村是当时比较大的村子,全村两千多人,学校的规模也不小,连同当时的学前班有七个教学班,近四百学生。雷老师当时接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还兼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是学校最大的教学班。看着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满教室的小脑袋,自己还是个孩子的雷老师头都大了。大概是农村孩子的年龄特点,学生连放了个屁都要报告一声,学生的吃喝拉撒老师全都得过问,有的时候还要给学生擦屁股。开学没两天,雷老师的嗓子就沙哑了。又过了两周,干脆说不出话来,成了真正的哑巴了。时间真是一副治百病的良药,随着时间的推移,雷老师也就慢慢地习惯了。
这是雷老师带过的第一届学生,由于都是本乡本土一个村的,孩子们的家长与雷老师也熟悉。这一届学生印象非常深刻,现在回想起这些孩子的时候,雷老师仍然有说不完的话题。这些孩子当中,有好多仍然和雷老师保持着联系,其中一部分是现如今学生的家长了,在给学生介绍雷老师的时候,都说这是 “师爹”。
在村小待了两年,比村小更偏远的夏家铺小学更缺人手,没有人带毕业班,雷老师被调到了这里。
夏家铺是库区,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学校条件也非常差,当地的村民非常淳朴。夏家铺小学坐落在水库后面的山岗上,学生上学要绕着水库走很远,遇上下雨,需要老师接送学生上下学。
当时雷老师所任教的六年级只有21人,一个湾子一个湾子去走访一遍,不到一个月,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弄清了那个经常迟到的女生是因为没有妈妈,早晨要做好父亲和弟弟的饭,有时候还要喂猪。坐在后排不很说话的那个男生是因为前一年父亲出意外去世了的缘故,家里爷爷奶奶身体不好,两个姐姐都没有读书了……
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叫志刚,他家在离学校最远的跟麻城交界的一个小山凹,爸爸外出打工有好几年没回来,妈妈有点残疾,话都说不清楚,家里还有个弟弟。那一次雷老师去他家家访,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他的家,进家门后,雷老师想找个椅子坐下来,可是,从堂屋到厨房找不到一张完整的可以坐下来的椅子,志刚妈妈以为雷老师是来讨学费的,不敢跟老师见面。兄弟俩破衣乱衫,家里没有一样像样子的家具,可是,堂屋开裂的墙上贴满了兄弟俩的奖状,成了最闪亮的地方,有的已经被烟熏得发黄了,期中考试得的奖状似乎还能闻到油墨味。快到饭点了,雷老师准备离开,这时才看见志刚妈妈喘着粗气从外面进来,手里提着两只鸡,原来她是出去捉鸡去了。志刚告诉雷老师,家里只有四只下蛋的母鸡,妈妈本来想都抓来给老师抵学费的,但老师来的时候鸡已经放出去了,好不容易才抓到两只。雷老师被眼前的一幕深深感动了,虽然从物质上来说,志刚家是贫穷的,但在做人的精神世界里,残疾妈妈能给孩子的相当富有,这也是兄弟俩得了满墙奖状的根本保证。雷老师从志刚妈妈手中接过母鸡,在每只鸡的脖子上拔了一根漂亮的羽毛,松开双手,两只母鸡在院子里转里一圈又欢快的跑到稻场外面去了。然后,雷老师掏出工作笔记,把两根鸡毛夹在笔记本的扉页,并当着志刚妈妈的面,在上面清楚的记下一笔:“志刚68元学费已收清”。回到学校后,同事跟雷老师开玩笑说,别人都是雁过拔毛,你倒好,把别人的鸡毛也拔来了。到现在,那两根鸡毛还一直夹在雷老师的笔记本中珍藏着。
坚持操守,言传身教树师魂
雷老师工作的第三站待的时间有点长,从1996年8月到黄冈庙中学,2015年1月才调离,持续了18年半的时间。师范读书时,雷老师当过班长,在学校广播站当了一年半的播音员,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经常活跃在校园的许多场合。到黄冈庙中学后,从班主任干起,找到了适合自我发展的舞台,用前几年学到的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他把黄冈庙中学团总支打理得老师夸、学生爱、家长赞,人人竖起大拇指。多次成功组织举办学校文艺汇演。1997年元旦汇演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在七道河乡礼堂成功举办,社会反响很大。这也成为雷老师践行人生的新的起点。
雷老师在学校办起了广播台,每天两次播音,学生自己组稿,自己编辑,自己播音,传递了正能量,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办起了校园点歌台,可以为老师同学过生日点一首歌,在那个校园文化匮乏的年代,校园里不光有朗朗的读书声,还有悦耳动听的歌声。
2003年,雷老师送毕业的是从初一带到初三的一届学生,三年班主任,可以说,每个学生家里他最少是走了一次家访的,多的有五六次了。有一个叫雷恪的学生,他家就在学校附近,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三年下来,他先后辍学三次。雷老师一次次上门做工作,通过介绍雷恪的爸爸到学校做零工,帮学校清运垃圾,不光挣到了学费、书本费,还有生活费,使雷恪最终完成了初中的学业。毕业后的第二年,雷老师去教育局办事,在路过段家桥菜场时,在没有发现是雷恪的情况下,他从飞驰的自行车上一下子跳下了,声音非常洪亮的喊,“雷老师,你么到罗田来了啊!”这时,满菜场的人将目光集中到雷老师身上,雷恪才意识到有点失态了。但可以看得出,雷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多么的高,看到老师又像是看到亲人的感觉。
记得在初三下学期,复习备考工作相当紧张,雷老师深深知道,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管教,对学生的心理承受的压力是不利的。利用调研考试过后的时间,为了调整学生的备考状态,带领学生去福利院,做一次公益劳动,帮爷爷奶奶打扫卫生,洗衣物被子,学生还亲自动手一起包饺子,既改善一下老人的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多学生现在谈起这件事还能记忆犹新。如今,这些学生也当家长了,读书时的这件事成了他们教育孩子的教材,敬老爱亲成为了当年的学生与现在的学生一种传承。当年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现在,在孩子的孩子身上开出了敬老爱亲之花。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当我们羡慕雷老师受到社会,学校的肯定,收获那么多家长学生的好评时,他却是呵呵一笑,自己做的不都是分内的事嘛。
恪尽职守,关爱学生付真情
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九年级开学复课后,按要求只能小班教学,雷老师挑起了九(4)B班的班主任重担。闭环管理让很多从来没离开家的孩子必须独立生活,雷老师成了他们的勤务员,随时为32个上帝服务。疫情也让很多人变得烦躁,他随时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疏导不良情绪。
去年下半年,九(7)班原班主任因孩子进入高三,提出班主任工作的难处,为了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也为了分担学校领导物色新班主任的难处,身为副校长的他,主动接手了九(7)班班主任。雷老师与学生一起上学,到校接学生起床,一起上课;学生放学,他送学生就寝后才回家,成了学生离不开的朋友。这样的生活,除了出差不在学校,他一天也没间断过。
今年仲夏,安全顺利的将学生送毕业。现在,学生虽然毕业离校了,雷老师仍经常在班级群里推送防溺水、报考录取、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方面的信息,将学生扶上马,送一程,确保每一个学生健康平安并收获人生快乐。
近30年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一线的摸爬滚打,近三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也得到了领导、老师的肯定,雷老师从班主任到学校主任,2010年开始任学校副校长。一路走来,他收获了领导的首肯,同事的赞许,学生的信赖,家长的好评,这也激励着他继续努力,做一个简单地教育人,去托起明天太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雷立新老师,一个极普通的人,可走在小镇的大街上,和他打招呼,叫着他“雷老师”的人最多。
雷老师坦言,人不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特别是作为教育人,更应当怀揣教育情怀,做一些实在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十分美好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雷立新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教师,他默默奉献、甘愿付出,无愧于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也无愧于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