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教育信息网 欢迎您!当前时间是: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教师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园地> 教师风采 > 正文

家风传承倡孝廉

时间:2020年09月27日     作者:熊保刚     来源:三里畈镇      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讲到家庭建设和家风问题。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不动产。家风亦即“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作风、审美观点、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总和。
家风,说到底就是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以内含于先人们留下的《家训》《家规》中,也可以渗透在父辈的一言一行中。《家训》《家规》是有形的,是一种文化;言传身教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地实践和传承,二者共同构成了家风传统。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华文明延绵数千年而未中断,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其中一个显著的、为世人所公认的原因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无穷魅力。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上,儒学思想博大精深,重理论,讲道德,孕育出忠、仁、义、礼、诚、孝、俭、勤等传统美德,产生了诸多启迪时人、泽被后世的传统家训,由此形成了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
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十分丰富,家风、家教、家训就是极具价值的一个系列。《大学》里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家风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孝道、勤俭、和睦、发展。诸如敬奉祖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协和宗族、敦睦邻里、立身谨厚、居家勤俭、严教子孙、读书明德、淳厚戚朋、慎重言语、讲求公德这样一些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光芒的传统家风文化在家族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根深蒂固,且意义深远。
细品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其思想精髓主要是儒家精髓的聚集。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齐、治、平的统一,把“修身”视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这样教育样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德才兼备,既具备做人立品的“修身”之德,又具备经天纬地的理干之才。
《论语》里,夫子说“慎终追远”,祭祖就是追远,追念过去的老祖宗。然后“民德归厚”,老百姓的德行、社会风气就会厚道。对于一个人,最重要是不忘初心;对于一个家庭和家族,最重要是不忘先人祖宗;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是不忘传统。
古有王家大院王家人的诚斋公以实诚立身;司马光著《家范》,并言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一个家族如同一棵树,我们给树浇水的时候要浇到根上,才能根深蒂固,自然枝叶茂盛,最终参天如盖、家族兴旺。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教,是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三者历来被中华民族所重视,数千年来无数家庭因此而门风纯良、家业兴盛。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训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标准、操守品行,乃至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意味深长,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有启发意义。
小而言之,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大而言之,家风其实是优秀传统文化具体而微的表现形式。好家风不仅造就一个人、一个家庭道德伦理水平,还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价值秩序、文明发展的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家风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家风是一个国家民风社风的根基,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石。
好的德行,来源于好的家风。晚清名臣曾国藩一家便是这种“祖宗留下好家风,世世代代留清芳”的典型代表。在他的影响下,曾家10代内出了200多个人才,其中覆盖数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各个行业,家族中更是无一败家子。在曾氏的众多家训中,更以曾国藩临终时留给后代的四句遗言最为精辟——“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字字珠玑。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村之家,我们家族在村里被称作“岗上屋的”,因为当时祖辈住宅地势高。自祖辈就有耕读传家传统,言传身教,上行下效。整个村里,父老乡亲一直都很敬重我们家族。
家族,尤其是父母的朴素言语和为人处事态度,简单却不乏大道理,在无形中言传身教,让我耳濡目染。
父系家族祖孙四代,九户,四十三口人,最长者八十岁,最幼者二岁,其中中共党员七人,机关事业单位供职七人,高校在读二人。母系家族祖孙三代,五户,三十口人,最长者七十九岁,最幼者一岁,其中中共党员五人,机关事业单位供职四人,高校在读二人。父系家族辈分“永远富泽万寿绵长,光前裕后忆代隆康”,一家人名字中“温”“良”“俭”无不寓意道德追求;母系家族辈分“科第承先国恩家庆,集义行仁发祥有道”,一家人名字中“谦”“厚”“新”无不折射理想信念。
叔在县司法局工作,每每回来,他总会和我唠唠工作、思想。他总会教导我,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告诫我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就要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出自己的一份力。叔常在家族群里开展道德法治讲堂,倡导孝和廉,宣讲友善勤勉持家、大度和睦共事,与时俱进。每逢传统节日,叔总会带头探望老人,主张并践行邻里和睦、守望相助,通过家族集中议事渠道传承家训家风。疫情期间,我更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在家族里科普疫情知识,协助各家各户管教晚辈孩子,为子侄辈扣好人生孝廉的“第一粒扣子”。
除了言传,更重要的是家族长者的身教。
如今看似做法简单粗暴,其中却隐藏着父亲教育子女的原则:从小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行得端坐得正,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在父母眼里,俭朴的生活跟良好的品行是有关系的,小时候吃饭总是被教导,能吃多少饭就盛多少,吃菜一次不可夹太多,吃完饭,碗里必须是干净的。虽然如今不缺粮食,但我们不能忘本,不能铺张浪费。那时候的我不太懂他们的心思,后来长大了,便懂得了父亲的用意了。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懂得感恩和节俭,懂得敬畏自然、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健康饮食、拒绝铺张的好习惯。
勤劳孝顺,谦恭待人。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导我见到长辈都要喊尊称,见晚辈则要懂谦让,在家要勤做家务。不论亲疏、贫富,父母总在教导我要热情友善谦恭。还记得小时候我起床洗漱后第一件事不是读书学习,而是按照母亲的要求拿起笤帚把家里打扫干净。确实如此,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不能完全依靠自己,多半是靠他人的呵护和帮助。所以我们也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善待相遇的每一个人。因此,我在微信签名里写下了“外表谦恭,内心强大”的座右铭。
蒙以养正。放眼历史,那些曾经哺育无数历史精英的家训曾经是中国历代名门望族童蒙时期的必修课。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而且可以启迪童蒙,矫正孩子们一生的人生方向。传统家训的绝大部分内容已经积淀为整个民族的人生智慧,透射出永恒的理性之光。
其实家风的内涵很简单,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明白各种事物的前后顺序、利益得失,清楚夫妻、孩子、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微妙。同时是一个让自己内心仁德充盈的过程,以大义之举、正义之为,看清事物的先后,将所得尽量满足给家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家之规影响一国之法,一门家风影响社会风气,家国同构,千古一脉。家风家训记录着族群的生命年轮,连接着族群的生命情感,谱写着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生命长歌。
从祖辈、父辈到我身上,三代人谆谆教诲的红色精神,冥冥之中似乎有一条纽带传承着,那就是红色家风、绿色工作互相交织的家国情怀。
我们家族,尽管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流传。但我的家族,我的父母,言传身教的无字家规家训,化作润物无声的家风,熏陶我成长,我也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笔财富承接过来,坚守着,传递着。从小就在我心中播下的种子,我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家风连着民风、社风、政风,家事连着国事、政事、天下事。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家风,于家,是风范;于国,那是脊梁。
城西小学举行庆元旦气排球比赛罗田县实验中学首届教职工篮球赛顺利闭幕城南新区小学肖家坳校区:锦旗载深情,致敬好老师城西小学凉亭河校区:青年教师的奋进之途以我来时路,赠你沿路灯支教生活 一路生花凤山中学:情暖九月 感念师恩罗田县城西小学教师节仪式感满满罗田县实验高级中学:坚守三尺讲台 潜心教书育人罗田县义水学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