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一中科技楼外,绿化小广场南,那位种了50年水稻,一生心系国家粮食安全的“泥腿子院士”朱英国的塑像,在菊花环绕中,静静矗立。朱英国院士塑像手拿一束稻穗,为黄铜材质,高一点二米,基座高一点二米。
朱英国院士于1959年毕业于罗田一中。朱院士与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每次回乡,都要去看望他的老师。他多次为一中学子作学术报告,并勉励他们学好本领报效祖国。朱院士个人传记首发式也选择在母校举行。朱英国院士逝世以后,根据家属意愿,同意铸造塑像,永久安放在母校校园。
朱英国院士是著名遗传学家和水稻生物学家、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粮食安全、杂交水稻种质创新、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7年8月9日,朱英国因病逝世,享年78岁。
1939年11月出生在湖北罗田的朱英国有一个梦想,长大要当一名农业科学家。1964年,25岁的朱英国从武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投身于农业大国最紧迫的课题——水稻雄性不育与杂交水稻的研究。
1972年,朱英国和同事终于利用海南红芒野生稻与常规稻杂交培育出籼稻配子体雄性不育系类型——红莲型。这项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002年,他和团队选育出红莲优6号,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之后,完成红莲型新不育系珞红3A与超级稻珞优8号的选育和利用,获得2013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朱英国院士塑像落成后,学生自发前往祭拜。学校政教处组织召开了主题为“传承院士精神,树立报国情怀”的班会,激发学生学好知识,服务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